原标题:戍边民警余永顺守护文山24载,用一片真心温暖乡里乡亲——心中有玫瑰,处处百花香
11月25日,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茅坪村,余永顺遇到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向小学生询问学习、校园安全等情况。交谈片刻,两人挥手道别。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茅坪村,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山水相连。
这里的村民对文山边境管理支队戍边民警余永顺,一直有两个疑惑:一是他是不是还没结婚?二是他是不是快要退休了?
第一个疑问源于余永顺每次到村寨走访,要么是一个人,要么是和同事一起,多年打交道下来,村民从没见过他的妻儿。
第二个疑问则和他饱经风霜的脸庞有关。整日奔波在边境线和抵边村寨,43岁的余永顺,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有些沧桑,头发里已藏着不少银丝。
从热血少年到不惑中年,余永顺在文山这片土地上戍边了24载。在平淡而琐碎的时光里,他用平凡的坚守,扛起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用一片真心暖了乡里乡亲。
特殊的全家福
11月25日晚,毛坪村被大雾笼罩,吃过晚饭后,记者跟随余永顺到村里走访,街坊邻居看到余永顺来了,都热情地招呼他到家里坐坐。
茅坪警务室共有7名民警、辅警,负责28个村小组8454人的管理服务工作及警务区内警情处置、案件办理、治安防范、矛盾纠纷调解等事宜,还要对警务区12.5公里边境线开展巡逻防范等,任务十分艰巨。
多年的从警经验让余永顺意识到,单靠7名警力远远不够,必须依靠村民的力量。因此,工作中,他一直用真心换真情。
在村民马开庆家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张镶嵌在金色相框里的全家福,照片上有马开庆和他的两个儿子,还有余永顺等5名民警。对于这张特殊的全家福,马开庆一直十分珍视。
马开庆独自抚养两个儿子,大儿子常年患病,小儿子咪哆今年10岁,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据。余永顺经常看望他们,还专门请人来给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让两个男孩感受到家的温暖,知道民警叔叔永远是他们的依靠。
这家的姑娘出嫁了,那家的老人生病了……记者看到,余永顺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家庭情况。“随时翻翻笔记本,做到心中有数。”余永顺说。
多次和余永顺一同入户走访的民警吴永山告诉记者,每次到村里,老余兜里都会揣着几百元钱,碰到有困难的村民常常慷慨解囊。听到这,余永顺连忙打岔,说自己带的是给孩子们的小饼干和糖果。
“永顺在村民中很有威望,村子里的邻里纠纷请他出马,调解成功率很高。”马关边境管理大队政治教导员陈初林悄悄告诉记者,每次评优评先余永顺都不参与,还曾婉拒了6次记三等功的机会。
问及此事,余永顺说:“荣誉要留给年轻的戍边民警,让他们更有动力守在这里。”
舍小家为国家
从警务室出发到口岸,穿过村子,再巡逻一段边境线,一趟下来大约8公里,这是余永顺每天雷打不动的行程。
11月26日,茅坪村下起了小雨,边境线雨雾蒙蒙,记者跟随余永顺踏上了巡边路。“开车巡逻走马观花,不如靠两条腿走,在步行时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异常。”余永顺说,边境线山高坡陡,有的小路要用镰刀开道。
“雨天路滑,大家要小心脚下。”虽然余永顺再三叮嘱,但记者和随行民警还是不慎滑倒,唯独余永顺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这条巡边路,他已经走了24年。
1998年夏天,特大洪水席卷全国多地,余永顺在电视里看到解放军战士背着沙包奋战在抗洪前线,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义无反顾。19岁的少年热血沸腾,他当即做了一个决定——参军。
彼时,余永顺已在家乡昆明的一所小学任教,家中还有瘫痪在床的父亲需要照顾,母亲、亲戚都不支持他的想法。
正当余永顺不知该如何是好时,父亲坚定地支持了他的选择。踏上驶往边境的军车,余永顺泪流满面,想到家人,他的心中充满亏欠。
当兵后,每每看到边境线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余永顺心中总有一股特殊的情绪在翻涌。一份家国情怀也从那时起,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2018年底,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2019年1月1日,余永顺从边防武警转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面对把户口转回昆明的机会,余永顺却选择留在文山,他要继续在这片边境线上戍守,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在边境线多待一天、多奉献一点,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在余永顺心中,那份家国情怀早已长成参天大树。
户口簿上的团圆
“办公室新配置了一个按摩椅、院子里的小番茄结果了、民警组装了一个航母模型……”初次见面时,余永顺细碎地向记者介绍起警务室的“大家庭”。
讲述中,“家庭”这个词被余永顺提了10多次。他特别想念远方的家。
在昆明老家,余永顺的妻子既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还要操心儿子的学业,非常辛苦。夫妻俩一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这才让村民误以为他还没结婚。
家中的妻儿和老人一直是余永顺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每晚11点左右,他都会和妻子通一个电话。虽然现在视频电话已经普及,但余永顺却很少和妻子视频。“我不敢看视频,怕看到妻儿后会越发想念他们,怕自己会在视频中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余永顺告诉记者,实在忍不住思念家人时,他就翻出存在手机里的儿子的语音反复听。
“爸爸,我会乖乖地听妈妈的话。”儿子稚嫩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
余永顺沉默一会儿,说:“从儿子出生喊爸爸开始,我把每一条语音都保存了。”
余永顺一年有42天探亲假,不过他一回到家便扎进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人,要不就是忙着接送孩子上学,全家人一直没机会请摄影师拍一张正式的全家福。
对于远方的亲人,余永顺把思念藏在了花丛间。他特意从昆明买来蔷薇、玫瑰、月季等种子,在警务室院子、周边都种上了家乡的鲜花。
如今,在警务室窗外,余永顺种的鲜花已开满小院。“心中有玫瑰,处处百花香。”他的形容颇为诗意。
妻子曾跟余永顺说,等退休了,孩子长大了,就跟着余永顺一起到边境线上生活。于是口岸新村建设启动时,余永顺第一个把妻子的户口迁到了文山。除了示范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口岸建设、守土固边,余永顺觉得,还有一层意义在于,他和妻子提前实现了户口簿上的团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 马关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