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热点快讯 热点快讯 关注:6 内容:695

    阿猛十景之大桥烟柳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文山生活在线 > 热点快讯 > 正文
    • 阿猛十景之大桥烟柳

      砚山县阿猛镇,从古至今为云南内地通往两广(广西、广东)的重要交通要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曾因有“阿猛海”而命名为海晏镇,素有“九十九座尖山”、“八十八个龙潭”、“阿猛十景”的美誉。阿猛十景均位于阿猛村坝区,周边青山层林叠翠,坝子田间碧波浩渺、阡陌纵横,与人文景观阿猛魁星阁、“阿猛会址”、阿猛大石桥等交相辉映、相映成趣,阿猛十景亦即成了一座自然与人文景观“综合博物馆”。田间博物,野外鉴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推寻考索阿猛十景之大桥烟柳。

      清光绪年间,砚山举人王安清有诗作《阿猛十景记》,“大桥烟柳”就是其中十景之一,诗中所言“大桥烟柳”即是阿猛大石桥。过去,水淹阿猛坝子时,前往两广(广西、广东)的马帮客商和行人们,途径阿猛时,只能靠船只过“海”,出行往来十分不便,因“阿猛海水”久淹不退,阿猛知名人士刘赢龙首倡提议,在“阿猛海”最狭窄的湖面,兴建一座石拱桥以解决过往马帮的陆路通道,石桥建成后,沿着石桥及道路两侧遍植垂柳,垂柳茁壮成长,其中一株无比高大。春天,柳絮如烟,随风飘曳;夏日,晴烟漠漠,柳翠毵毵;秋时,烟霏云敛,拂波咏稻;寒冬,雨雪霏霏,垂柳依依。而后传说,因石桥景色太美,八仙张果老骑驴前来观之,为让后人得知铭记,特留驴蹄印为证——大桥烟柳,故而得名。

      阿猛十景之大桥烟柳

      阿猛大石桥建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桥建在湖面上,曾为广南至文山的主要通道。桥为单孔石拱桥,桥孔为弧形石拱,拱石横列,桥基青石支砌。桥长11米,桥宽4.2米,高3.2米,桥孔跨径4.4米。桥两边砌有拦马石,每条长3.2米,高0.38米,宽0.34米,护栏石鼓雕刻有鲤鱼跳龙门、双龙抢宝等图案。2012年,该桥入选为“云岭遗珍”云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

      据史志记载,阿猛大石桥还曾经为解放云南做出过“贡献”。1949年12月9日晚10时,卢汉通电云南起义,宣布云南和平解放。随后,国民党军队对起义军发起战争,12月16日,昆明保卫战打响,云南起义部队在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的驰援和边纵的有力配合下,以及昆明地下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进行了6天的艰苦奋战,12月22日,敌第26军退集蒙自、个旧地区,敌第8军退向开远、建水一带,昆明保卫战宣告胜利结束。为避免惊敌继续南逃,陈赓司令员立即命令驻扎在百色地区的四野第38军114师、151师,沿国境线进军,占领河口、金平一线,堵住敌军逃出国境;命令边纵积极配合歼敌行动,下令第13军37师、38师、39师,长途奔袭,经广西白色、云南富宁、广南、砚山直奔蒙自机场,全歼了妄图从空中外逃的敌人,阻断了敌人的空中逃路,当时,第13军就是途经此桥前往蒙自的。

      1958年,阿猛十景“龙门重壁”老龙洞开挖排水工程,排除“阿猛海水”,“海底”改造为一片良田,佳景“阿猛海”随即消失;2007年7月,一场雷雨,烟柳惜逝。

      阿猛十景之大桥烟柳

      秧和春水,稻与沃田;诗和远方,就在眼前。烟柳虽已逝,思情总不止。在大石桥上,常有人在这儿闲坐恬歇、唱山歌……每当傍晚,散步的人们也总是要从这儿经过。阿猛的群众以这样的方式守护着大石桥,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已远去的烟柳之情,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灿烂文化。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   映象文山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关注微信公众号

      坚持每天来文山生活在线,会让你
      工作也轻松了!
      生活也美好了!
      心情也舒畅了!
      走路也有劲了!
      腿也不痛了!
      腰也不酸了!
      工作也轻松了!
      你好我也好,不要忘记哦!
    • 任务
    • 动态
    • 主题
    • 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