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热点快讯 热点快讯 关注:6 内容:695

    在古道上寻找乡愁的箐中村落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文山生活在线 > 热点快讯 > 正文
    • 仁和镇木腊村委会大箐口村,因其地处一个山箐的垭口旁故而得名。其位于仁和镇驻地西北,距镇政府驻地18千米,木腊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北4.5千米山脚处,海拔1519米,村舍呈块状聚落。2020年,住有汉族143户480人,1个自然村2个村小组。属于山区,耕地面积491亩。其中:稻田89亩,旱地402亩。

      曾有人言,“大箐口没什么历史文化底蕴”。这也难怪,在几经变迁之后,每个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怀旧,因为见物思齐,古迹旧物寄存有几代人的乡愁!在文山州委州政府将马关定位“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马关县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之际,人们对寻找乡愁的愿望更加浓烈!经对大箐口村进行一次较深入的实地了解,查看了当地居民的家谱及有关史料等,发现大箐口村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根据《马关县地名史志》记载,大箐口建村于1410年即明朝永乐八年,比仁和镇政府驻地建村时间还要早,《马关县志》关于仁和村有如此记载:“清初此地无人居住,只有距此1.5公里的韭菜坪有壮族人家”。

      目前大箐口主要居住着蔡、田、汤、聂、王、熊、潘、杨等姓氏家族,其中以蔡氏家族居多。经查蔡氏家谱,其有如此记载:“于乾隆中,访闻戚属汤聂张王各户,约徙开化马关之逢春里箐口寨,佃人田土,其地焚扑杂处。而山高箐密,土沃泉甘”。“嘉庆朋银杜得箐口全庄田地”。从蔡氏家谱记载来看,至少在清朝嘉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796到1820年间,蔡氏家庭就开始在大箐口生活。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大箐口村的悠久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大箐口曾经是从内地途经马关出入国境经商往来的重要中转驿站之一。

      随着大箐口人口不断增长、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阳光照耀下,其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看大箐口村,村里的民居住宅大多为砖木瓷瓦,屋面呈现一片片蓝色,与村庄周边大箐相得益彰,其间还保留有为数不多的土瓦土木结构传统民居房,位于北端的村头,与山箐融为一体,几乎分不清是房还是山。村头处相传就是大箐口村的发祥地、是大箐口的根所在地。从民居的布局来看,布局错落有致,多数住房大致都是坐北向南、呈一字排开,大有“螃蟹出海”之势。走入村里的小道,村容整洁,花台里的各类花草,百花争艳、散发出一阵阵芳香,还不时从山箐中传来飞鸟啼叫声;活动室上空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墙壁上核心价值观等字样深深地映入眼睑。从村口步行到村头的东北方向,不时发现有农户门前还保留有较为完好的富有历史印记的石磨等石器。尤其是在蔡忠伟家失修的老屋门前,由一条条方形石条相砌而成的石梯、石墙,经前人精雕细琢而成,石块与石块间紧密相衔,融为一个整体,实在令今天的人们不得不为古人的精湛技艺感到惊叹!这些石梯经历了岁月的蹉跎,如今光滑如奇!据说这是村里保留最好的老屋。走进这栋老屋,因长期无人居住的缘故,不时散发出一阵阵霉味,在满屋杂乱堆放的物件中,一楼发现两把保存完好并雕有花纹的春凳、一口闲置未用的石缸、两副马帮所用的马鞍子用具;到了二楼,发现楼板上置放有若干个竹制蔑箩、木制粮斗、木制婴儿车、木制榨油设备等,这些古物件今天已经很难以寻觅到,都具有极强的时代历史印记。竹制蔑箩主要用于盛放粮种等,木制粮斗在历史上主要用于解决没有称工具称粮食的问题,木制榨油设备在科技不达、缺衣少食年代,用于将村民自产的油菜籽、花生仁加工成食用油,以弥补生活所需盐油困境等问题。

      再看二查梁上,同样放置几许马帮所用的马鞍子。这些都时代变迁的见证!询问村民为何有这么多马鞍子?同行村民回复:大箐口村在历史上是一个马店、是一个驿站。古时候各地客商从越南孟康沿途经花隆,我国红河州河口县桥头乡,木厂老董寨、新寨、马西,大栗树板桥红底科,进入仁和镇木腊大坪子进行分流向内地延伸,老张坡的张家马帮以老张坡为中转站;其余马帮沿途以大箐口为中转站,继续沿马白镇沙尾冲、长冲、西布甸,坡脚镇马夹冲、大汛、龙岭冲、老山地,至文山至砚山县。或经此道南出越南猛康,从而避免了途中绕道县城。

      百闻不如一见,为了印证村民所言马店、古驿站一说,村民引领前往现存古道看个明白。从蔡忠伟老屋出来,便发现一处残存的土基相建而成的隔火墙;向东北方向行走大约50米处,便发现一条石板路静静地躺在山箐之中,这条古道如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大部分路段已经被村民退路还耕,现仅保存一部分相对完好的路基。就这条现存的古道看,路面由天然的、人工加工过的石块铺设而成,呈梯状逐级向村外延伸,古道石板在马帮、人流长期的踩踏过程中,已经显得光滑无比!据村民介绍,这条古道的修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相传在过去,凡有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村里往往会安排他修建这条古道,以视惩罚促其改过自新,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这条古道。

      村民关于大箐口古驿道的说法,经查阅有关史料以寻找蛛丝马迹,《马关县志》有一段文字如此记载:马关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交通不便。1955年前县境无公路,人们的交通和物流全靠驿道。境内以县城为中心的古驿道有:由县城马白北行至开化(今文山),经浪桥、老者桥、坝尾、下寨、马扎冲(今马夹冲)、大汛坡、梅子箐、杨柳井、古木、大沟绞入文山城,全长67.5公里,境内375公里,古称开化大道。

      在民国《马关县志》卷二“修开化大路”记载:“马关进开化之路,多坡倚倾,山径崎岖,行旅不便。……由县城往西行至大树塘,经南山、雨波、阿黑、比格(今文华)、沙尾冲、桃子树倮洒、香厂、麻栗寨、大栗树、下寨、河外、核桃冲、乌木、八寨、菖蒲塘、青丫、新桥至大树塘火车站,全长95公里,往前行可至屏边县。由县城西南行至桥头(河口县),经田湾、花枝格、落却、芦柴冲、风洞坡、仁和嘎迪、老寨(今三村)、新寨、锅盆、腊哈、木厂、上木厂、丫口寨、干田、客田至桥头,全长50公里。此路直通越南猛康,是中越两国边民物资交流的要道。……另外,由仁和至老卡,经石桥、白果、咪糊跨咪糊河至老卡(河口县),全长3里,境内17.5公里,前行可至越南花隆。如按大箐口村民所言,如果把龙岭冲、大讯、马夹冲、沙尾冲、文华、木腊、木厂关键节点连成一线,再结合地形地势来看,到也不失为一条理想的交通线。村民的关于古驿道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如今的大箐口,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有昆明泰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挂钩单位等的大力支持,经过村民的艰苦创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出行靠人背马驼的历史已经封存,村民的家庭轿车、货运车辆可以自由出入村里,但这以古驿道上的箐口为名的村落,在脱贫攻坚期间,随着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人们已经不在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上,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再到大箐口,大箐口有如“女大十八变”,不仅每户村民门前建起了自己的小花园,而且在村口上也建起了一道百米文化长廊,将村里保存完好的石磨、石碓窝等镶嵌于其间,执意将乡愁永远留住!尽管这条路还有些远,村民如此执意坚守,就一定能把梦想变为现实!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   映象文山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关注微信公众号

      坚持每天来文山生活在线,会让你
      工作也轻松了!
      生活也美好了!
      心情也舒畅了!
      走路也有劲了!
      腿也不痛了!
      腰也不酸了!
      工作也轻松了!
      你好我也好,不要忘记哦!
    • 任务
    • 动态
    • 主题
    • 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