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热点快讯 热点快讯 关注:6 内容:695

    马关八寨:用历史文化撑起自强自信 用“美丽庭院”鼓起群众腰包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文山生活在线 > 热点快讯 > 正文
    • 阿雅很远,八寨很近。

      辉煌一时的阿雅古城,悠长过道穿连着的一个个泥墙堆砌的四合院,由宫廷音乐发展而来具有民间特色的阿雅古乐……斑驳的印迹,动人的旋律,无不在诉说着这里悠长远古的故事。

      马关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马关县八寨镇八寨中心校三圣宫。在这个院落里,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曾经的革命岁月和红色故事。

      “每当穿过八寨镇街脚村那有着600年历史的阿雅传统建筑四合院,触摸着建于几百年前的阿雅古城沧桑城墙,聆听着古老醇厚的阿雅乐,行观于三圣宫……就仿佛携着历史的手,和历史一路对话,一路随行。置身历史,融于其中。心灵的触动和震撼,无以言表。来到这里工作以后,我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深知责任在肩。在这样一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上,须竭尽全力做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地方发展的事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要增进人民福祉,要推动绿色发展,这些都是和我们乡村紧密相关的,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埋头苦干,全力建好美丽宜居乡村,增加群众收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马关县八寨镇党委书记熊发兵说。

      马关八寨:用历史文化撑起自强自信 用“美丽庭院”鼓起群众腰包

      八寨镇位于马关县西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6.7公里,是两州(文山州、红河州)三县一市(马关县、屏边县、河口县、文山市)的交通枢纽,是马关西部四乡镇一农场(大栗树乡、篾厂乡、古林箐乡、八寨镇、健康农场)的商品聚散转运中心,自古以来文化和商贸活跃。

      特殊的历史文化底蕴,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占据相应优势的同时,也注定了八寨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没有完全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前行,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路子。对此,当地领导干部深谙于心。

      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让八寨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收入大幅提升,不再为吃穿发愁,但人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新目标又摆在了八寨镇党委政府的面前。

      作为自古的商业文化活动中心,人来商往,也让中原地区发展较早的农耕技术得以快速传入八寨,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和其他多种产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八寨镇依然占据交通四通八达、产品外销便捷的优势,依托这一优势,八寨镇对市场的了解更为准确及时,因此也使得八寨在发展上不拘一格,呈现出了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绿美乡村”建设,各村各寨也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格。

      为了实现村庄美丽、村民富裕,让人民群众过上有品质的美好生活的目标,在“绿美乡村”建设中,八寨镇紧贴各村实际,做到谋划抓、抓谋划。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以全镇“一把手抓”、全镇“一盘棋抓”、全镇“一杆子抓”、全镇“一齐抓”“四个一”工作举措,把“绿美八寨”建设作为干部群众比学赶超的重要内容,把相关决策部署真正落到村寨、落到每家每户。全镇上下形成了“党员先行、干部带头、群众紧跟”的工作氛围。

      马关八寨:用历史文化撑起自强自信 用“美丽庭院”鼓起群众腰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绿美家园建设是为了人民,但更要依靠人民,所以在工作推进中我们充分激发群众动力,以‘自己的家园自家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环境自己护’的动员力,开启‘众筹’绿美模式。”熊发兵说。

      面对没钱、没物、没人的“三没”困境,八寨镇坚持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绿美八寨”建设的主要途径,以“政府补一点、企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投工投劳,并把“绿美八寨”建设中表现优秀、捐赠绿化树苗的群众和企业评选为“绿美先锋”,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了“线上推送+线下入户”的动员模式,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相互比美、比贡献,“绿美八寨”众筹模式深入人心。到目前为止,企业和干部群众共捐赠桂花、紫薇、木兰等苗木1.2万株,企业、爱心人士捐赠免烧砖10多万匹、沙200方、水泥50吨。

      在美化乡村的同时,更要富裕乡村。这是八寨镇领导干部的共识。因此,八寨镇每个村的绿美建设都紧扣当地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底蕴,让绿美建设有颜色、有收益,更有精气神。

      马关八寨:用历史文化撑起自强自信 用“美丽庭院”鼓起群众腰包

      走进八寨镇辣吗子箐村,古老的城门、斑驳的城墙、古色古香的亭台、宽敞的跑马场……让人仿佛置身历史,听到阿雅城当年的繁华喧嚣,看到当年的战火硝烟。      

      辣吗子箐村位于阿雅古城脚下,是阿雅土司时代龙氏土司的练兵场,是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寨。辣吗子箐村的绿美村庄建设就紧紧围绕阿雅历史文化、彝族民族文化开展。依托八寨历史文化和辣吗子箐“土司练兵场”,将绿美村庄建设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设充分融合起来,建设具有城堡风格的寨门,以及城墙模式的花台,并把“练兵场”与民族文化充分融合,与火把节节日需求相结合,建设战能练兵、节能狂欢的绿美活动广场,与彝族火文化充分融合,形成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绿美文化齐行的独特绿美格局。

      马关八寨:用历史文化撑起自强自信 用“美丽庭院”鼓起群众腰包

      站在八寨镇小箐脚村村头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围绕在村子周边的大片土地上覆盖着的遮阳网凹凸起伏,如深海波涛,壮阔而震撼。

      “这就是我们小箐脚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面种有三七、重楼、黄精(节节高)、白芨、三岛等特色中草药材,我们现在可以看见的大概有2000多亩。这个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得很好,所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就紧紧结合村情实际,以‘中草药材特色村寨’为主题,将村庄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重点打造出一批‘中草药小庭院’‘中草药小花园’‘中草药文化广场’等系列景观,使全村既看得见美景,又看得见未来。”八寨镇宣传委员王祖玮介绍。

      马关八寨:用历史文化撑起自强自信 用“美丽庭院”鼓起群众腰包

      目前,小箐脚村共建立中草药材育苗、种植基地1个300亩,全村发展中草药材产业23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发展特色中草药材产业6400余亩,实现产值达2.5亿元。同时,中草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动群众家门口务工12万人次/年,实现群众务工经济年收入达1200多万元。

      小箐脚村在做实做强中草药材产业的基础上,以“中草药材特色村寨”为主题,组织群众参与“中草药小庭院”“中草药小花园”“中草药文化小广场”等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并将村庄治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以产业兴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有效激发了群众“共享共建”自治能力,将小箐脚村打造成为一个中草药材产业特色鲜明、群众增收稳定、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寨。全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马关八寨:用历史文化撑起自强自信 用“美丽庭院”鼓起群众腰包

      走进小箐脚,村内道路两旁种满了各种中草药,村民的房前屋后也种上了蔬菜和中草药。虽已入冬,但仍然有一部分中草药材开着鲜艳的花朵,微风过后,一阵阵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我们村有37户人家,以前村民贫困,村子环境也是脏乱差。现在通过种植中草药材,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其中有10多户人家到马关县城和文山城买了房子,有20多家买了小轿车,这前后的差距岂止百倍。现在村里开展绿化美化建设,我们在和村民商量后,就决定用我们基地里种植的中草药材来美化村子和每家每户的庭院,这样不仅省了买花买草的钱,每家庭院中都种上中草药材和蔬菜,既中看又中用。如果你们春夏季节来,那些中草药材开出的花可美可特别了呢。”说起村子的发展变化,在小箐脚村任村干部20余年的肖和尧内心的激动写满脸庞。“镇上的干部来给我们村民宣传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时候,详细讲解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升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村民们都说,这些都说到了他们心坎里了,现在大家兜里有钱了,最想要的就是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所以大家现在的干劲更足了,更有奔头了。”

      各村开各花,遍地结硕果。

      拧紧“绿美”主线,却不仅限于“绿美”本身,而是紧密结合村情实际和群众情怀意愿来打造,是八寨镇整个“绿美乡村”建设得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关键所在。

      马关八寨:用历史文化撑起自强自信 用“美丽庭院”鼓起群众腰包

      如今的八寨,依托产业打造的“产业庭院”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依托厚重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的“文化庭院”让村民更自信自强,幸福感满溢。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八寨各族群众正目标明确、信心满满的踏上通往美好未来的新征程。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    马关发布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关注微信公众号

      坚持每天来文山生活在线,会让你
      工作也轻松了!
      生活也美好了!
      心情也舒畅了!
      走路也有劲了!
      腿也不痛了!
      腰也不酸了!
      工作也轻松了!
      你好我也好,不要忘记哦!
    • 任务
    • 动态
    • 主题
    • 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