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热点快讯 热点快讯 关注:6 内容:695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文山生活在线 > 热点快讯 > 正文
    • 挪出穷窝天地宽,搬出大山幸福来。近年来,西畴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不仅让地处恶劣自然环境中的贫困群众搬离了“穷窝”、改变“困境”,还通过不断践行新时代“等不是办法 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让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寒露刚过,天气转凉,冒着阵阵小雨,记者一路沿着崎岖的山路从西畴县城驱车45分钟来到蚌谷乡龙正村原石洞门村小组,高低起伏的山地里,一眼望去一片荒芜,我们根本不敢想象这里曾经居住着14户人家的无数代人。过去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该村属于“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典型贫困村。曾经住在这里的村民廖帮龙告诉记者之前路不通,大家世世代代被大山所包围,“手攀崖”上一条宽七八十公分的险峻山路是村民联通外界唯一的通道,脚程快的青壮年需要走1个半小时,连续翻越2座大山才能到达最近的集市。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居民 廖帮龙“以前我们在这里生活条件很困难很艰苦,我们的地都在这座大山后面,每逢收玉米、种庄稼都要从这个地方背出来,反正现在都路不通,都是小路,都要靠人背,所以相当困难,在我们这个地方。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居民 廖施能:“在老家这里的环境不好,老婆也跑了,现在(家里)就是有一个快90岁的爷爷,有爸爸和我,我自己有两个孩子,读书就是早晚都要送,所以我才不能出去外面打工。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廖帮龙大哥说村里3个兄弟媳妇跑了,有8户是讨不到媳妇,在外务工的兄弟带女朋友回来,人家看到这里的环境恶劣被吓得都不敢嫁了,从村里嫁出去的姑娘也不敢回娘家,他十分担心如果再长期生存下去,整个村的村民不知会怎么样?很早就听说西畴县把蚌谷乡龙正村原石洞门村小组纳入整村易地扶贫搬迁的项目中,这就意味着集中安置点建好后大家要搬迁进城,廖帮龙大哥和乡亲们有诸多不舍,内心无比矛盾。但是又考虑到自家的老人养老和孩子的未来以及个人发展等问题,18年他做了一个让全村人都震惊的举动,把自家过去花去29万建的两层半的小洋楼拆了带头搬迁,这是属于该村最好的房子,随后在当地政府的再次劝说下剩下的13户人家在一个星期内就陆续搬迁到兴街镇的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居民 廖帮龙:“我们送孩子读书每天要送两次,要照管老人,所以不能出去务工,老人也是体弱多病,要照管老的,出去挣不了钱,养不了家。

      随后,记者跟着廖帮龙大哥来到了他们的新家。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麻栗坡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燕:“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西畴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的兴街镇的新兴社区,在我身后的这个社区共安置了来自全县9个乡镇300余个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西畴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让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离“贫困”,走向幸福新生活。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在新兴社区,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高楼、整洁的道路、健全的公共设施,社区内人来人往,搬迁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廖帮龙大哥很热情地把我们邀请到13栋二单元5楼他的新家,一进家门,只见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各种用品一应俱全。他说自家没有掏一分钱,就直接住进了装修好的136平方米新房,一家五口人够住了,特别感谢国家和党的关心和帮扶。搬到这里也方便找事情做,去年在附近种植了56亩的烤烟,毛收入达到25万元。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居民 廖帮龙:“现在搬来这里条件好多了,在那边条件恶劣,生存不了,现在搬来这里条件很好,这些各种(设施)都具备齐全,我以前根本没有想得到搬来这里会有这么好的生活,有那么好的条件,交通、就学、就医这一块都帮我们解决了,现在搬来这里我感觉很好,我相信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过得越红火、越过越幸福美满。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保障工作,西畴县积极邀请县内外各大企业分点进驻搬迁安置点,设立扶贫微工厂,稳定扩大就业渠道,让搬迁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麻栗坡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燕:“我现在是在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幸福新村的扶贫车间,在我身旁,村民们正在加工电子线圈材料,那他们在这里的工作情况怎么样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您好,我想问一下您在这里一天工作几个小时?收入怎么样?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 向德丽:“我们这里工作一天是8个小时,每个月收入是两千多一点,我感觉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交通不便利,出去工作又照管不了老人和小孩,搬到这里以后,离家又近,又能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管了老人和小孩,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许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幸福新村扶贫车间共有2个生产车间,可容纳劳动力54人,目前车间每日稳定就业人数24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人。除了电子线圈扶贫车间,瓦厂村委会还有一个文创产品扶贫车间,主要生产以西畴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民俗为特色的石膏脸谱、笔筒、玩偶等10余种产品。车间的彩绘产品都是采用环保材料,纯手工绘制,由于制作精美,深受大众喜爱。到目前为止车间产品的销售额过百万,员工月收入2000余元,日稳定参与生产加工人员10人。两个生产车间很好地为搬进幸福新村在家的老人和妇女提供充足的岗位。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 杨德娇:“我家就是本地的,以前我在外边工作,现在发现家里面可以工作以后,我觉得挺好的,而且工资和外面也差不多。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贫困群众不但挪了“穷窝”,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前的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住房难、就医难,就业难等系列问题。同时,配套建设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娱乐健身广场、便民超市等,让搬迁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为更好地促进搬迁子女就近入学、上好学,西畴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这样的改革也让刚刚搬迁进城的建档立卡户陈荣娟家得了便利和实惠。之前在农村老家,她和爱人常年在外务工,三个孩子几乎属于留守儿童,性格十分内向,她很无助。幸好这几年得益于国家的脱贫政策,“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孩子也能进城读书,自己还能在安置点附近的超市工作。她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每天能接送孩子上下学,晚上辅导孩子写作业是她最幸福的事情,现在孩子们不但变得开朗阳光,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居民 陈荣娟:“我们搬来这里小孩读书也方便,各方面都好,我们找事做也方便,在附近找事做了晚上回来还可以照管小孩,比老家各方面条件都好。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蚌谷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张廷泽:“我们蚌谷乡搬过来的群众积极主动的找事情做,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到现在为止,群众的生活都比较好,没有一家回去的,真正体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丨搬出大山挪穷窝 展望幸福新生活

      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和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只是西畴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中的两个缩影,据了解,自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西畴县建设安置点7个,搬迁群众931户,37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07户,3630人。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做好搬迁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实现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着力解决好群众在搬迁过程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关注微信公众号

      坚持每天来文山生活在线,会让你
      工作也轻松了!
      生活也美好了!
      心情也舒畅了!
      走路也有劲了!
      腿也不痛了!
      腰也不酸了!
      工作也轻松了!
      你好我也好,不要忘记哦!
    • 任务
    • 动态
    • 主题
    • 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